【活動紀錄】踏上當地居民隱藏版「牧師路」,從左鎮教會到小玉山

 (文/許湘翎 圖/課程助教群)

2024年04月20日,參與馬雅各之路II課程的成大同學們,一早在台南轉運站集合,準備開啟一趟心靈與土地對話的旅程。

為朝減碳盡一份綿力,學生們搭乘公車抵達左鎮教會(當年的「拔馬」)與老師、社區人士、準備一同行走的師長們會合。藉由楊中平老師的解說關於左鎮教會的歷史沿革與牧師的行前禱告後,準備走訪當地人俗稱的「牧師路」。

由左鎮教會出發行走
由左鎮教會出發行走

「牧師路」的課程沿途風景中,會經過惡地的泥岩地形,學生們可藉此觀察泥岩中的貝殼與珊瑚礁,而早在田野行走前,中也邀請到袁彼得、李亞夫、張秀慈等老師來講解地質、動物和地理文史等資訊,讓同學們田野踏查過程中,對於出現在場域中的各式化石、地形相當好奇;此路段同時需要四肢並用攀爬前進,同學們互相扶持幫忙,互相加油打氣,一步步走過惡地山脊溪谷間小徑,抵達享用午餐的岡林國小舊址(現今公館社區發展協會)。

牧師路沿途雜草叢生

惡地地形


有趣的是,這門課不單是一趟文史之旅,從我們在書中認識的馬雅各、湯姆生、必麒麟、甘為霖、史帝瑞等資料中,導入數位和資訊科技,學習將走過的路徑記錄、繪製地圖,同時結合社區發展議題,讓同學們行走之餘,也能體察當地缺乏或是值得發展關注的資源。

結束當日行程後,來自不同系所的同學也分享自身行走的感想。有人觀察沿路栽種的蔬果、有人觀察空中飛行的鳥類、有人對化石相當感興趣,也有人分享身體在面對炎熱環境下自身體能的負荷,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比起乏味與疲勞的行走,更享受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覺察,在課後持續相約彼此重返路線行走紀錄,筆者相信這份學習資源是在書本中不容易攝取的。
岡林教會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