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走入田寮-歷史與人文田調探索

(文/圖  黃浩庭) 10月27日由陳文松老師帶領課程學生直接走入高雄田寮。位於高雄市西北部的田寮區,除了著名的惡地地形之外,很早就有漢人在此屯墾的歷史。本次田野調查便是帶領同學們進行實地踏查,其地點有:福德祠、田寮國中、大崗山糖廠、呂氏古厝、聖府宮、陳家祖厝等。 透過這些宗教廟宇、教育機構、工廠等,一定程度上讓同學們理解在此地生活人們的宗教信仰,以及成長環境。同時在當地耆老,也是清代晚期以來,在此地生活的呂家大院的後人的呂自揚老師。在呂自揚老師的介紹下,了解過去呂家人如何在此地生活。有趣的是,在呂老師的帶領下,也...
Share:

【活動紀錄】龍崎嶇鳥類調查及鳥類標本工作坊

(文/圖  郭育任)為了解惡地鳥類生態多樣性,李亞夫老師帶領鳥類學課程的學生,前往龍崎地區進行鳥類調查。調查路線延182縣道,北至南162縣道;南至台南境內埤仔溝流域,其中包括了虎形山公園及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此趟調查除了了解該惡地地形之鳥類物種組成外,同時讓學生學習如何進行生態調查。 此趟調查共記載了以下物種,包括綠繡眼、五色鳥、鳳頭蒼鷹、灰鶺鴒、大冠鷲、翠鳥、烏秋、台灣小彎嘴、白腰鵲鴝、番鵑、洋燕、白頭翁、鵲鴝、白鶺鴒、翠翼鳩、大捲尾及樹鵲,調查過程中,經過南164縣道,還聽見了山紅頭的鳴叫聲從對面山頭傳來。左圖為台灣小彎嘴;右圖為停留於河谷上的翠鳥。龍崎嶇境內鳥類狀況良好,驅車在182縣道時就可見大冠鷲於空中盤旋。 除了野外的生態調查,李亞夫老師也邀請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之高海拔試驗站–姚得正主任,及裏島標本製作所(Good...
Share:

【活動紀錄】環境管理課程-龍崎參訪

(文/圖  柯威廷) 本學期USR惡地協作計畫團隊配合環工系環境管理課程之專題研究,以台南市龍崎鄉的竹產業作為研究主軸,讓學生培養實際與在地協作的能力。多次由計畫共同主持人黃偉茹老師、環工系陳必晟老師及計畫團隊的彭劭琳助理帶領學生到龍崎當地進行訪談,深入了解當地的情況,其中包括龍崎綠竹產銷班以及龍崎刺竹竹農余先生。 綠竹產銷班陳照昇班長與我們交流的過程中,除了與學生分享當地產銷班的分工及運作現況,更提到該產業所面臨的問題,例如因為生產區分散且缺乏電力等原因,大多以現場焚燒、棄置等方式處理廢竹,會造成公共安全及破壞環境等問題...
Share:

【活動紀錄】種樹護地球—從台灣到全球

(文/圖  郭育任)擁有種樹女王之稱的程禮怡女士,是慈愛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造林專案總監。李亞夫老師邀請種樹女王來生命科學系保育生態學課程進行專題演講,與同學們分享多年來種樹護地球的心路歷程與堅持。此專題演講除闡述生態保育外,也兼具了環境教育之精神,可應用在社區協作活動。 程禮怡女士分享了如何讓一片極其惡劣之棲地,變成綠意盎然的樹林。在海岸地區,防風林的成形不但阻止了海岸線的倒退外,同時也解決了長年受海水倒灌的情形。 種樹聯盟在長年的經驗下,更是發展出了一套能夠增加樹苗存活的技術,稱之為水寶盆。水寶盆能夠在樹苗最需要水分時供應水...
Share:

【活動紀錄】屏東林區管理處拜會

 今天計畫主持人秀慈老師以及共同主持人偉茹老師來到屏東林區管理處拜訪作業科的林科長與廖技正,進行南部竹產業議題的交流與...
Share:

【新聞轉載】窮鄉僻壤的好滋味:田寮肉食文化 by 余馥君

【公民寫手】窮鄉僻壤的好滋味:田寮肉食文化by 余馥君 資料來源: 上下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6...
Share:

【活動紀錄】惡地行動學生團隊師生交流會

 NCKU BEST團隊在經過七月份的壯遊尋找感動地圖計畫;以及10月份及11月底與左鎮公舘社區合辦之月食祭、第二屆葛鬱金節後,一方面意識到已有一段時間並未與當初協助團隊之老師們匯報近況,另一方面也希望老師能針對團隊接下來欲投入之文化部村落文化、教育部壯遊點等計畫以及成大新創加速中心之新創計畫提供建議。因此,NCKU BEST特邀秀慈老師參與討論,希冀在意見匯聚的過程中,能給予學生團隊在未來發展上更明確方向。 NCKU BEST團隊於11月前往台北參加壯遊成果發表,勇奪「走讀行腳獎」。 建築系同學杜昆翰首先向秀慈老師介紹成大新創計畫的脈絡與需求,提及其短期性、實驗性極高,然而實際創立公司卻又是團隊所需之機會與經驗。老師即針對未來成立工作室以及申請書撰寫方向提供建議,說明NCKU...
Share:

【活動紀錄】文化創意城市 11/07-08 左鎮公舘社區實地工作坊

(文/圖  吳秉真)林蕙玟老師帶領創產所——文化創意城市課程的學生們,一同到左鎮公舘社區進行兩天一夜的工作坊。 這學期課程的期末成果將會以料理,藉由當地食材與記憶呈現, 因此本次工作坊的內容可分為:理論、體驗、與實務(還有食物!),透過發想工具搭配老師的專業指導,一同品味當地的好滋味與當地人文交織的脈絡。 【理論】 第一天上午首先進行的是破冰,班級同學們原本雖然互相多少有些認識,但先前大多是課堂上的分組討論,較少有與組員之外的互動。因此先隨機兩兩分組,透過互相「用一筆畫」畫出對方來拉近彼此距離,再互相敘述自己的觀察。 接著老師請大家把可能遇到的問題寫在紙上,摺成紙飛機發射到教室各處,每個人依照撿到的飛機回答問題。透過紙飛機的問答,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同學從不同角度思考的回答,並且經由遊戲式的活動過後,氣氛明顯熱絡許多。 等大家互相敞開心懷,老師介紹了trigger...
Share:

【活動紀錄】創新管理 10/23 惡地社區發題討論會

(文/圖  林莞婷)本學期的創新管理課程很榮幸的請到惡地社區的夥伴們來到課堂上進行發題,我們分別邀請了左鎮公館社區賴政達先生、田寮惡地農夫梁舒婷小姐、與308高地草山盟的溫榮泰及林朝鵬先生,來向學生分享關於惡地的點點滴滴,並以此向學生提出可能面對的困難與挑戰。 這三組人馬秉持著「吸引更多人來到惡地」的共同目的,分別從不同的面向在為社區努力,而如何運用惡地固有地景資源與背後豐富文化故事來打造吸引外地人前來社區,將成為此次創新管理同學們最大的挑戰。 本次的策略發想將透過運用創新管理相關知能來實際應用在惡地社區上,如:故事行銷、遊...
Share:

【活動紀錄】成功大學踏溯臺南課程討論

 圖片資料來源: 踏溯臺南網站(http://exptainan.liberal.ncku.edu.tw/) 成功大學自106學年9月開辦「踏溯臺南」課程,協助大一新生探索校園歷史與臺南文化脈絡,是全校新生必修的通識課程,意指每個成大人都在剛入學這一年修習此課程,也成為成大人的共同校園生活印記。其課程理念之一為培養學生在校期間習得專業知識之餘,得以修習跨域整合的社會實踐與在地人文知識課程,培養學生的在地關懷,應用與實踐跨越學科的社會價值,與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目標相同。隨著踏溯臺南課程之制度化,踏溯臺南2.0的概念也隨之提出,希望透過連結校內相關課程,能夠讓學生在認識場域之後,有機會進一步挖掘議題、透過實作來解決問題。2020/12/01計畫團隊及踏溯臺南課程負責人陳志昌博士,前來與惡地協作USR計畫團隊討論與踏溯臺南2.0合作的可能性,計畫內課程如簡聖芬老師的通識課程「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以及本課程所培育之NCKU...
Share:

【獲獎記錄】 NCKU BEST 榮獲教育部青發署青年壯遊臺灣「走讀行腳獎 」

NCKU BEST 榮獲109年教育部青發署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的“走讀行腳獎”!學生們透過行動, 讓更多人看見南台灣內山之美!更感謝游永福老師的大作“ 尋找湯姆生: 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讓學生們跟隨游老師18年努力的腳步前行,以最有溫度的方式再造這條線性文化遺產的歷史現場!成果發表簡報直播連結(可快轉至2:29:30)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28911791339260&id=170915105835&sfnsn=mophoto credit...
Share:

【活動紀錄】旗山圓富社區_約翰湯姆生工作坊

 一早到了旗山的圓富社區參與了與湯姆生相關的沿線社區工作坊,工作坊一開始由游老師進行湯姆生研究的心得分享,分享了沿線的農產特色,像是當時湯姆生的遊記中所提到的荔枝乾等,以及現在社區的農特產如愛玉、醬筍、山芙蓉等產品、還有以地方農產作為特色餐等現有資源,都是未來沿線社區發展重要的基石。游老師也分享了當時湯姆生是如何利用曝片等工具拍攝下當時台灣的樣貌,從工具到拍攝手法一一詳細的呈現給大家,聽完游老師的講解之後更深感這些照片是多麼的得來不易,也是當時代重要的資產,更是我們現在了解對於過去文化與地景演變重要的依據。游老師分享湯姆生如何拍攝照...
Share:

【活動紀錄】月食祭反思工作坊

左鎮公舘社區的青年夥伴們,自九月下旬開始,歷經一個月共四場的活動,與成大NCKU BEST團隊,共同協力完成了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月食祭任務。成大都市計劃系張秀慈副教授,作為惡地協作USR計畫主持人及BEST社團之輔導老師,邀請夥伴們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來到成功大學,利用工作坊的方式,一同回顧反思活動的點滴,讓大家藉著討論以及分享的過程,更深入的了解到活動的優缺點,在優化未來活動的同時,藉此實作凝聚團隊共識與認同。 在工作坊的破冰活動中,由來自公舘社區的夥伴們,透過簡單自我介紹,介紹自己平時在社區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讓大家更熟悉認識彼此。緊接著,進入到這次的主題「月食祭反思工作方」,首先,大家一起回顧各自在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當時的工作,由夥伴們分享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夥伴們彼此之間的因長期共同相處、互動,而有相當良好的默契以及相當高的連結性,大家藉著各自的專長與各方的協助,為整場活動順利畫下句點。接著張老師請夥伴們分享自己當時在辦完活動當下以及活動結束至今的心情,過程中夥伴們有的很直覺的寫上了大大的「累」,也有的夥伴寫上「很有成就感」,大多數的夥伴雖然都覺得當下真的很辛苦,但是在完成之後,見識到了原來自己是能夠做到的,同時,大家對於自己藉由活動中所認識到自我的改變以及團隊的改變都相當有感,有夥伴認為透過活動讓他重新拾回了自信心,以及透過活動讓他接觸到許多過去不曾接觸過的事物,又或者,生活變得更加自律等等……,至於團隊的改變則有夥伴提出認為,透過一次次的活動檢討,最終使整個團隊在操作活動的過程中變得更有條理,更加順暢。公舘社區夥伴於工作坊後留影工作坊的最後,張老師請社區夥伴們提出月食祭過程中,提供協助的外部資源,來思考地方活動的永續經營,以及關於社區未來的效益推廣與未來想做的改變。在外部資源的部分,除了公部門、在地組織、成大及BEST成員之外,從記者報導到提供資源的社區居民都是重要的協力者,至於對於社區的未來,夥伴們抱持著樂觀且充滿憧憬的態度,繼續帶領著社區一路向前,希望有朝一日,他們的家鄉,他們的社區,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惡地左鎮的美麗。同時,成大也在過程中,學習以更多元的方式,陪伴社區的成長與轉變。公舘社區夥伴偕同NCKUBEST、惡地協作USR團隊老師於成大榕園辦理野餐慶功宴Photo...
Share:

【新聞轉載】政大大學報-月食祭結合在地特色 成大生推動左鎮創生

【記者吳季柔台南報導】夜色漸濃,台南左鎮二寮日出平台上,五張大長桌上擺設了金銅色的刀叉,燈光藏匿在竹筒中搖曳,月食饗宴正要開始。首屆台南左鎮月食祭是在地青年與國立成功大學學生合作的成果,他們將左鎮在地農產設計成法式料理,並舉辦古道探險、月桃手作等活動,於9日與31日開設晚宴,每場限額20位以保證活動...
Share:

【新聞稿】一起到惡地開學 成大惡地協作USR新體驗課群社區開學日

成大USR計畫-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9月26日由規劃設計學院的五位教師,帶領近七十位本籍生與外籍生至台南、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區域,與惡地在地組織夥伴共同協力,進行為期一天的跨區場域參訪與體驗,為本學期「新體驗」課群翻開...
Share:

【活動紀錄】期初工作會議

在迎接新的學期之前,USR惡地協作團隊舉辦了一場期初工作會議,讓計劃的夥伴們分享即將展開的新課程和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項目,也提出問題和須協助的項目,共同討論彼此交流,讓新的場域課程能夠順利的使學生進入並熟悉...
Share:

【活動紀錄】南台成大跨校合作討論會

上學期成大USR惡地協作和南台科大USR推動中心在左鎮光榮國小共同舉辦了聯合成果發表會,兩校共6門課程、總計約140名師生彼此互相學習交流。為了持續發掘合作的可能性,惡地協作計畫團隊受南臺科大地方創意發展中心陳一夫主任的邀約,一同針對109年新學期課程銜接與合作進行...
Share:

【活動紀錄】期末課程分享工作坊

這學期中於來到了尾聲,這次在暑假的一開始,計劃核心團隊舉辦了一場課程分享工作坊,邀請本學期計劃團隊中有開課的老師們分享授課的過程、經驗與成果。僅管於學期初疫情爆發、延後兩週開學,面對未知的狀況有許多的不安,老師們針對課程的安排也做了相對應調整與變動,終於大家平安的一起完成了這學期的...
Share:

【活動紀錄】左鎮公舘社區發展共識工作坊

6月28日是成大NCKU BEST團隊執行壯遊「走進湯姆生的景深,深入內山的感動」第四天,也是團隊第一次與公舘社區發展協會成員舉行共識工作坊的日子。成大學生團隊已與社區共創合作近一年,彼此仍在摸索如何將學生參與社區的能量有效發揮,故這次BEST團隊特邀張秀慈老師作為共識工作坊的引導師,期望透過所有與會者腦力激盪、討論未來社區發展後再收斂歸納,以取得彼此對於未來在公舘社區合作的共識。 秀慈老師與同學正準備工作坊所需材料 秀慈老師考量未來社區也有舉行共識工作坊之需求,故擺脫過去工作坊時常用一次性的大海報與便利貼,參考ICA’s...
Share:
Page 1 of 6612345...66Next »Last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