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轉貼自蕃薯藤,連結請參考 https://n.yam.com/Article/20231206536500 顛覆惡地初印象,9件作品如感官碎片般散落於此,邀請觀眾作為旅人,發車前進一場感官身歷其境的空間實驗。由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研究生籌畫的以「崎駅點Mysterious Stop」為主題的成果展將於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1月7日在臺南市南區「藍晒圖文創園區 D棟37號」展出,以不同的形態與大眾進行藝術對話,欣賞新生代藝術家透過科技與藝術呈現的龍崎自然與地景,邀請民眾前來參觀體驗。「親愛的乘客,歡迎蒞臨『崎駅點』。請索取一張免費車票,站穩腳步,我們即將抵達下一站──龍崎。」龍崎,位於臺南東南邊境,寧靜的山不是常見的綠色風景,站在高處,能眺望綿延恢弘的月世界地景;雖被稱為惡地,實際走入,卻是生機暗湧。一趟小旅程,藝術家們實地走訪龍崎牛埔,透過五感逐漸拼湊起龍崎的真實,極其豐富的生態、地景、人文、歷史等,撥開僅存於文字、照片資料的表象,「龍崎」從外表的了無生機,一瞬之間,邁向了無限奇異。本展覽由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陳明惠副教授指導,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主辦,臺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計畫協辦,成大研究生以龍崎為題,進行藝術創作。張益誠〈崎景〉、〈龍崎遺跡〉將陶土混和龍崎土礦,以3D列印技術重塑當地地景痕跡;郭亭妤〈誤入崎途〉重塑自然山景,邀請觀眾透過測驗,以不同的形象視角重新探索、棲息於龍崎地區;林翊麒〈山之形色〉結合展場空間與惡地地勢的特殊性,觀眾能感受到仿佛從山洞走出,置身於如夢境一般的情境中;杜雅晴〈龍崎自然知音〉錄音採集當地聲音,在展場空間放大了聽覺,讓真正的龍崎來敘述關於它的風景、而〈月光崎勢〉則是一款兼具教學性與趣味性的桌遊,期望透過此一桌遊讓遊戲者能更具體地認識龍崎地區的各種議題;李冠臻、蘇莉婷〈山之行〉以模型結合地景模型,以童趣的視角帶領觀眾進入奇幻世界;鄭子芸〈脈〉將複雜的山形樣貌,以鏡為媒介,簡化成柔美的光影堆疊,重組再造山脈的波以折綿延;陳泓易、林子妍〈蒙提〉為一隻人工模擬生命樣態的幼龍,該生物結合龍崎地質地景與生態樣貌,反思人類與自然之共處之道。本展覽也注重展覽現場與民眾的互動性,以大學社會責任(USR)精神,成大科藝學程碩士生張益誠特地在崎頂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邀請社區居民一起以龍崎採集的土壤,進行陶藝工作坊共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