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發表】「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聽說-關於左鎮的故事

(文/陳彥霖;攝影/陳筱彤)本課程的成果發表,透過「志工旅行:左鎮工作坊」理解傳統文化,並將獲得的資料整理,藉由後期的設計工作坊,撰寫成一篇篇為左鎮發聲的故事。  「聽說-關於左鎮的故事」成果發表海報(陳彥霖、陳筱彤製作)同學們從故事架構的探索到故事內容的撰寫,最後思考如何以「聲音」為主,視覺為輔的展演方式,展現最適切的說故事效果,這些來自於同學們的創意發想,都以「聲音」為主的敘事媒材,在最後的成果發表「聽說-關於左鎮的故事」中,說故事給大家聽。從一貓一狗相遇的「貓犬左鎮遊」到小孩跟隨小狗的奇遇「時光遺跡:左鎮之旅」,再從...
Share:

【活動紀錄】通識巡迴講座-環境生態保育:張秀慈副教授演講分享

 (文:侯育珊;攝影:侯育珊)2023年10月12日(四)黃兆立老師的巡迴通識講座如一場獨特的盛會,特別感謝惡地協作的主持人—張秀慈老師的榮幸參與。張老師以其對環境生態保育的深刻理解,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場心靈與自然的對話。在張老師的引導下,我們首先探討了心目中的環境生態保育。她以其獨到的觀點,讓我們重新思考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激發了對自然界和生態系統的關懷。接著,我們進入了有關農村的討論,張老師的深入分析讓我們重新定義了農村的概念,並深入了解了農村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多樣性。我們討論了保育的對象事物,包括野生動植物、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等...
Share:

【成果發表】「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内”裡真好玩 期末成果展分享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劉姿佑) 「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本學期課程為「前進偏鄉玩科學」課群之一,本組為由楊佳翰老師帶領的團隊,以地方創生為使命,秉持著服務設計的理念。我們走進了高雄內門區的木柵國小,透過豐富多元的活動,與小朋友們一同激盪思維、互相協助,共同孵化出讓內門成為旅遊熱區的創新方案 —— “内”裡真好玩。 即日起,到明年 2024 年 1 月 5 日,在成功校區總圖書館 1 樓大廳展出小朋友的創意結晶。内門木柵國小為迷你型的小學,除了與其他偏鄉小學一樣學習資源不若城市充足外,小朋友亦較缺乏團體動能與互...
Share:

【蕃薯藤】開啟一場關於科技藝術的奇異之旅  成大科技藝術碩士生「崎駅點Mysterious Stop」12月16日起開展

  內容轉貼自蕃薯藤,連結請參考 https://n.yam.com/Article/20231206536500 顛覆惡地初印象,9件作品如感官碎片般散落於此,邀請觀眾作為旅人,發車前進一場感官身歷其境的空間實驗。由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研究生籌畫的以「崎駅點Mysterious Stop」為主題的成果展將於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1月7日在臺南市南區「藍晒圖文創園區 D棟37號」展出,以不同的形態與大眾進行藝術對話,欣賞新生代藝術家透過科技與藝術呈現的龍崎自然與地景,邀請民眾前來參觀體驗。「親愛的乘客,歡迎蒞臨『崎駅點』。請索取一張免費車票,站穩腳步,我們即將抵達下一站──龍崎。」龍崎,位於臺南東南邊境,寧靜的山不是常見的綠色風景,站在高處,能眺望綿延恢弘的月世界地景;雖被稱為惡地,實際走入,卻是生機暗湧。一趟小旅程,藝術家們實地走訪龍崎牛埔,透過五感逐漸拼湊起龍崎的真實,極其豐富的生態、地景、人文、歷史等,撥開僅存於文字、照片資料的表象,「龍崎」從外表的了無生機,一瞬之間,邁向了無限奇異。本展覽由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陳明惠副教授指導,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主辦,臺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計畫協辦,成大研究生以龍崎為題,進行藝術創作。張益誠〈崎景〉、〈龍崎遺跡〉將陶土混和龍崎土礦,以3D列印技術重塑當地地景痕跡;郭亭妤〈誤入崎途〉重塑自然山景,邀請觀眾透過測驗,以不同的形象視角重新探索、棲息於龍崎地區;林翊麒〈山之形色〉結合展場空間與惡地地勢的特殊性,觀眾能感受到仿佛從山洞走出,置身於如夢境一般的情境中;杜雅晴〈龍崎自然知音〉錄音採集當地聲音,在展場空間放大了聽覺,讓真正的龍崎來敘述關於它的風景、而〈月光崎勢〉則是一款兼具教學性與趣味性的桌遊,期望透過此一桌遊讓遊戲者能更具體地認識龍崎地區的各種議題;李冠臻、蘇莉婷〈山之行〉以模型結合地景模型,以童趣的視角帶領觀眾進入奇幻世界;鄭子芸〈脈〉將複雜的山形樣貌,以鏡為媒介,簡化成柔美的光影堆疊,重組再造山脈的波以折綿延;陳泓易、林子妍〈蒙提〉為一隻人工模擬生命樣態的幼龍,該生物結合龍崎地質地景與生態樣貌,反思人類與自然之共處之道。本展覽也注重展覽現場與民眾的互動性,以大學社會責任(USR)精神,成大科藝學程碩士生張益誠特地在崎頂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邀請社區居民一起以龍崎採集的土壤,進行陶藝工作坊共創,...
Share:

【活動記錄】與日本千葉大學鈴木雅之教授之台日交流

(文/林玲安、林筱棋;圖/林玲安)因著2023年9 月在台日論壇與日本千葉大學院國際學術研究院的鈴木雅之教授結緣,惡地協作團隊於年末邀請鈴木教授蒞臨成功大學進行經驗交流,並於2023年12月4日舉辦【Badland Table-5】 臺日大學社會實踐經驗交流,以及下午偕同鈴木教授參訪本團隊在社會實踐的惡地...
Share:

【活動紀錄】社區計劃案例分享

 (文/葛函昕;圖/許勝博、陳德君、許明揚、連振佑) 112學年上學期由都計系張秀慈老師開設的「社區計劃」課程,於課堂持續邀請國內專家分享社區規劃經驗,一則讓學生對於社區計劃之內涵能有更深刻的印象,二則透過課程協助建立更多國內之經典案例學習,案例從臺北、嘉義、台南、屏東,遍佈台灣各區,城市與鄉村社區案例兼具: 第一場由新見國際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許勝博總經理分享「都市設計、社區規劃及市地重劃實務的對話」,從社區規劃及都市設計的角度分享臺南市九份子重劃區案例,說明生態社區、都市紋理及土地細分規範的實務經驗,透過九份子重劃區不同的...
Share:

[場域工作坊] 創意商品設計-左鎮探訪日

 (文/ 鍾家溱 ; 攝影/ 簡柏聖、鍾家溱)   11月21日清晨,瑋麒老師與同學相約在蔗埕公園集合出發,途經當地吉祥物—不倒翁爺爺,行經左鎮老街,在老街周圍的柑仔店休息與採購,步行過荒廢的老屋,再前往北極殿與殿內長輩寒暄,接著前往西拉雅祀址觀賞昔日的平埔族信仰,前往左鎮圖書館,最後前往左鎮果菜市場,爾後開心賦歸,本地學生與外籍學生在課程中各有快樂之處,以下書寫會聚焦在此次左鎮行中我所觀察到的本地學生與外籍學生在左鎮享受到的”左鎮樂”。沒錯,這正是創意商品設計課程於左鎮探訪...
Share:

【活動紀錄】「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内”裡真好玩 工作坊紀錄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 第四屆「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透過 9 輛裝載各種知識資源的閱讀巴士前往臺南、嘉義,並首度跨區前往高雄與屏東,將成大及成大圖書館的軟硬資源和能力帶出校園,打破地域疆界,與當地建立對話、互動與相互回饋機制,獨特的雙向學習歷程。這是由楊佳翰老師帶領十一位、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以及一名創產所的助教,共同組成的團隊。本團隊以地方創生為目標、服務設計為主軸,前往位於高雄內門區的木柵國小,透過多元的活動,與小朋友們一同腦力激盪、互助合作,產出讓內門成為旅遊熱點的方案—— “内”裡真...
Share:

【活動紀錄】「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志工旅行:左鎮工作坊

 (文/陳彥霖;攝影/陳彥霖、陳筱彤)本課程「志工旅行:左鎮工作坊」帶領同學們直接進入在地場域,為期三天兩夜的校外教學活動中,藉由土埆厝、竹火把等在地物件與當地耆老深度談話,以傳統文化作為媒介,與長輩們聊天收集長輩們從談話中講述著他們早期當地的故事,試圖讓同學們瞭解當地以前的生活樣態。第一天由阿淵司機大哥帶著同學們前往左鎮著名景點,包括 308 高地、草山月世界、小玉山及左鎮老街,藉由遊覽左鎮的觀光景點,惡地泥岩地形的畫面充斥著第一天的行程當中,灰白白的土壤地貌,伴隨著阿淵司機大哥熱心且豐富的導覽解說,讓同學們不斷地拿出相機記錄起眼...
Share:

【田野調查】「台灣史料專題」1112彌陀參訪

 (文/劉泓甫;攝影/劉泓甫、陳文松)  2023年11月12日(日)修習「台灣史料專題」這門課的師生前往彌陀參訪,別於過往一個學年在臺南左鎮山區進行田調,接下來新的一年會在高雄濱海地區「彌陀」著手實地考察。第一站前往「漯底山自然公園」,為高雄濱海地區的「惡地」地形。尤於泥岩地質易受雨水沖刷,使得地表崎嶇險惡、草木難生,裸露的稜線與峽谷造成荒涼特殊的美景。漯底山長期為軍方要塞管制區,直到2006年軍方撤哨才交由彌陀區公所代管並成立「漯底山自然公園」,提供大眾登山休閒的好去處。2023年11月12日於歷史系館出發...
Share:

【策展】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南區聯展-湯姆生/馬雅各之路

(文/林玲安,攝影/賴政達、林玲安)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南區聯展於10/27-28盛大舉辦,今年分為北、中、南三個場次,而南區聯展位在高雄市總圖書館一樓廣場,惡地協作團隊展出「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主題展覽,以遊戲像素版的惡地實境,介紹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惡地協作團隊以「新資訊」、「新體驗」、「新產業」三個社群在社區場域的實踐經驗。謝謝許多老師、同學、社區夥伴們來到「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的像素版惡地,與我們互動、合影,並交流與分享惡地協作團隊如何串起共學、共做、共感的淺山心生活。以下與大家分享本次展覽設計背後的...
Share:

【活動紀錄】「左鎮燈會籌備」惡地協作協助建立專家與地方橋樑

(文/圖 莊笙揚、張秀慈) 會議緣起 為配合台南400年及2024年台南燈會,左鎮區長邀請左鎮公舘社區理事長陳柳足及左達商號賴政達先生,一同商議辦理左鎮衛星燈區的可能性。因為過往沒有辦理類似活動的經驗,故地方尋求成大惡地協作USR協助,希望能提供專業建議或協助。本次會議則是在此脈絡下,透過張秀慈老師尋求具策展經驗之協作夥伴,包含彙整成功大學博物館陳芊卉專員之書面建議,以及邀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楊仙妃研究員分享策展經驗,以協助地方啟動左鎮燈會之...
Share:

【活動紀錄】「文化創意城市」內門地方飲食文化調查

(文/ 程子瑄;攝影/ 課堂學員)本學期文化創意城市於10月28日與29日兩天,由林蕙玟老師帶領學員走進內門木柵社區,探索地方飲食文化。我們與社區守門人李蕙琪合作,從認識地方代表植物--Taraw(散碎高粱)開始了解木柵。根據蕙琪講師,Taraw是西拉雅的傳統植物,當地人會與地瓜一起耕種,收成後時常被拿來釀酒與製作麻糬。本次課程我們有幸邀請講師來教導我們製作Taraw麻糬。我們使用Taraw與薑黃製作外皮,內餡則是由豬絞肉、蘿蔔絲、香菇、芹菜、紅蔥頭等食材製作而成。製作完成的麻糬外型可愛,其鹹甜的口味也廣受學員的歡迎。而除了「食」外,講師也在...
Share:

【活動紀錄】穿山甲結親-鯪鯉肖娶某、甲你攬牢牢:高雄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與臺南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結盟活動

 (文/翁盧彥安;圖/張秀慈、翁盧彥安)        2023年10月29日(日)在高雄市旗山區馬頭山自然基地盛大舉辦「鯪鯉肖娶某、甲你攬牢牢」象徵性的穿山甲結親活動,高雄與台南在行政區域交界處具有同樣的惡地地景與自然生態,本次活動核心理念在於展現出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將與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的結盟,促進兩地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夥伴關係,進一步達成復育棲息地的使命,筆者以課程參與過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規劃的學生視角,從旁觀察結親活動的內容與意義。圖一、融入在地莿竹資源提升簽到...
Share:

【演講】「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原住民族地區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分享

 (文/何宜庭;攝影/何宜庭) 因應糧食安全、鄉村萎縮老化等城鄉發展議題,全國國土計畫提出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國家空間發展策略,指出應依其地方特性,引入適當資源。本課程旨在透過講授鄉村與區域發展理論、以及研討台灣鄉村規劃與相關部門政策執行和實務案例等方式,並搭配鄉村產業與環境分析及規劃方法訓練,培養當代鄉村與區域規劃實務人才。 有感於規劃界對於鄉村、原住民地區的不了解,2023年10月20日,我們邀請到安磊諮詢顧問公司的謝杏慧執行長,與我們分享他在原住民族地區整體規劃的操作經驗。首先,他闡明在原住民族地區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的必要性在於,現行原住民土地有聚落內既有建築土地不合法、未來發展用地未做規劃等議題,需要在尊重原住民族傳統慣習的思維下,依照真實需求核實規劃,引導空間有續發展。 接著,執行長和我們演示過去在「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調查及劃設計畫」的操作,在這,大家雖然都知道民眾參與很重要,但執行長提出了幾個重要的提問,誰是民眾?誰具有代表性?怎麼讓更多數人參與?除了拜會縣府及公所等業務相關單位,更透過共學工作坊-走讀、參與式規劃、焦點團體訪談、全鄉說明會,進行五大議題現況討論、區位指認、歧見蒐集、共識凝聚、提出空間發展願景與規劃構想,重要的是以原住民族為行動主體,以此帶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背後的地名知識、生態知識、文化知識,對於當代土地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在瞭解傳統領域調查方法後,如何應用於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我們把眼光放回現行的金峰鄉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執行長針對住宅部門、產業部門(農產業、溫泉地熱及觀光)、交通與防災部門、公共設施部門,進行課題、因應發展策略、重點規劃發展區位說明。以產業部門(溫泉地熱及觀光)為例,金峰溫泉產業示範區以嘉蘭村為地熱潛力點,規劃溫泉文化公園及地熱發電設施、營造東63/64...
Share:

【田野調查】「SDG11鄉村產業永續發展研究」龍崎農產業參訪

 (文/何宜庭、課程同學;攝影/何宜庭) 鄉村產業要永續發展,包含許多重要的元素,台南市龍崎區近年老化指數位居全台前幾名,被列為很可能成為「極限村落」的區域。地方發展的未來在哪?人口高齡化鄉村產業如何永續發展?本課程以鄉村產業的永續發展切入,希冀帶出一些創新的、有價值的觀點。 2023年10月14日,課程前往龍崎區參訪。首先,由龍崎區農會的董啟聖推廣部主任進行開場,帶我們瞭解龍崎區農會在鄉村永續經營的各個面向所做的努力。第一是農會與農業部農民輔導司合作推動綠色照顧站,包含以各種綠色體驗(綠藝術、綠飲食、綠用品、綠栽培等)帶入終身...
Share:

【演講】「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初探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與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對接

 (文/何宜庭) 因應糧食安全、鄉村萎縮老化等城鄉發展議題,全國國土計畫提出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國家空間發展策略,指出應依其地方特性,引入適當資源。本課程旨在透過講授鄉村與區域發展理論、以及研討台灣鄉村規劃與相關部門政策執行和實務案例等方式,並搭配鄉村產業與環境分析及規劃方法訓練,培養當代鄉村與區域規劃實務人才。 農產業作為台灣鄉村地區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若欲著手鄉村規劃,農產業發展必定是不容忽視的一塊。農產業在空間上串聯起地方發展與各種行動者網絡,長年來卻與空間規劃體系缺乏對話。2023年10月6日,我們邀請到台灣地理資訊中心鄭曉昀主任,與我們分享操作縣市農業部門空間計畫之經驗。因應國土計畫的部門空間發展計畫需求,農業部推動縣市層級「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計畫」,希望可以完善產...
Share:

【行動計畫工作坊】泥岩惡地地質旅遊發展行動計畫工作坊

  (文/翁盧彥安;圖/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團隊)       2023年9月24日(六)於臺南市龍崎區龍崎永續發展協會舉辦「泥岩惡地地質旅遊發展行動計畫工作坊」邀請龍崎永續發展協會與臺南地質公園協會成員共同參與,並且由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師生擔任引導師,延續臺南地質公園泥岩惡地地質旅遊的發展構想,藉此次工作坊促進參與者了解自身與他人在未來一年內臺南地質公園的地質旅遊構想可參與執行的項目,並且藉此盤點在執行行動上所需的內外部資源,行動計劃工作坊在大家的踴躍參...
Share:

【田野調查】「SDG11鄉村產業永續發展研究」美濃農產業參訪

(文/何宜庭;攝影/何宜庭)鄉村產業要永續發展,包含許多重要的元素,高雄市美濃區作為許多農產業發展的示範地區,不論是農產業在地公私部門組織、農業地景價值之應用、與空間發展脈絡,對於本課程探討鄉村產業的永續研究,必定有許多可參考之面向。 2023年09月16日,課程前往美濃區參訪。首先,由美濃區農會鍾雅倫主任開場,帶我們實際走訪美濃綠色資材中心,並且分享友善環境農業資材推廣經驗。由農會帶頭推廣友善農法的耕種與取代傳統慣行農法的農藥使用,農會也整理出美濃地區主要作物的耕作季節期程表,讓美濃地力能永續經營及確保農民穩定的耕作收入。另外各種作物農業...
Share:

【成大新聞中心】【USR 系列報導】惡地協作心共好 以新城鄉關係共箍惡地好人

 內容轉貼自成大新聞,連結請參考 https://web.ncku.edu.tw/p/406-1000-258148,r3529.php?Lang=zh-tw文/劉姿佑 圖/惡地協作團隊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張秀慈、暨同系黃偉茹副教授、建築系簡聖芬副教授,連結校內 5 大學院 9 個系所師生,與台南、高雄社區夥伴建立「惡地協作」團隊,長期關注台灣西南惡地淺山地區發展,致力推動新城鄉關係,今(2023)年再度通過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USR)計畫,同時也獲選為《親子天下》2023 教育創新實踐 100 的團隊。新一期...
Share:

【活動記錄】「我們一起在惡地學」共同培力活動

 (文/林玲安;攝影/林筱棋、林玲安)我們一起在惡地學!惡地協作團隊在第三期深耕型計畫中,進一步將「區域共學」的理念再擴大至校外連結。近年來有許多大專院校從不同的面向投入人力資源、教學與研究能量至惡地地區,因此我們期待未來能逐漸形成「在惡地學」社群,形成各團隊的經驗交流和資訊共享的平台,以成為惡地地區的智庫與人才庫為長期願景,持續與場域成為互助成長的夥伴。 因此,惡地協作團隊於2023年8月29日舉辦「我們一起在惡地學」共同培力活動,邀請過去至今在惡地區域投入相關工作的大學教師或團隊,以及因應高中108課綱的特色課程,邀請...
Share:
Page 1 of 6612345...66Next »Last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